小心!翻譯也算抄襲?律師教你破解著作權迷思,避開侵權風險!


前言:一個不小心,你可能已經侵犯著作權!

在數位時代,資訊的分享與流通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,許多人習慣隨手轉貼、翻譯、引用文章,甚至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演唱會錄影。然而,你是否知道這些行為可能已經觸犯了著作權法

不論是氣球藝術家在活動上製作迪士尼公主造型,還是YouTuber使用背景音樂來提升影片吸引力,這些行為都可能涉及版權侵權

究竟哪些行為算抄襲?什麼是合理使用?如何避免觸法? 本文專訪資深智慧財產權律師黃振哲,帶你破解著作權迷思,讓創作者與商業經營者能夠安全無虞地發展自己的事業與品牌。


什麼是版權與抄襲?你真的了解嗎?

著作權(版權)是什麼?

著作權,也稱版權,是指創作者對其原創作品擁有的法律權利,涵蓋文字、音樂、影像、視覺藝術、影視作品等

一個重要的觀念是:

  • 作品一旦完成,創作者自動享有版權,無需特別申請。

  • 任何未經授權的使用,都可能構成侵權行為。

抄襲與侵權的區別?

抄襲通常指未經原作者同意,直接或間接使用其作品,並聲稱為自己的創作。抄襲行為侵犯了原創者的權利,可能導致民事賠償,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涉及刑事責任


你也可能不小心侵權!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案例

1. 氣球藝術家的版權困擾

氣球藝術家在活動中創作《鬼滅之刃》角色與迪士尼公主造型,他好奇:「這樣會有版權問題嗎?」

答案是:會! 這些角色的設計屬於原創作者,未經授權製作並公開展示,可能構成版權侵權。

但是,為何大型公司通常不會主動提告?

  • 成本考量:跨國訴訟的法律費用高昂,許多公司會衡量是否值得追究。

  • 利益衡量:如果侵權者是個人或小型商家,公司未必能獲得可觀的賠償。

然而,若侵權作品商業化、影響原版權持有者市場,則可能被提告!

2. 你以為只是分享?演唱會錄影的法律風險

近期的周杰倫演唱會上,許多粉絲錄影並上傳至社群平台,這樣算侵權嗎?

  • 少量分享: 一般來說,主辦方體諒粉絲情緒,對於小範圍的錄影分享不予追究。

  • 全場錄影上傳: 若將整場演唱會錄製並公開,嚴重侵犯著作權,可能面臨下架要求或法律責任。


什麼是「合理使用」?哪些情況可以免責?

「合理使用」(Fair Use)是一種法律概念,允許在特定情境下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,不構成侵權。

常見合理使用情境:

教學與研究

  • 教師可為課堂使用文章、圖片或影片,但需標明來源

新聞報導與評論

  • 媒體報導時可引用他人作品的一部分,但必須註明來源且僅限相關內容

學術引用

  • 學術論文可引用他人觀點,但需標註出處、控制引用比例,避免過度使用。

❌ 不屬於合理使用的情境:商業用途

  • 在YouTube上使用他人音樂、圖片來獲利,屬於營利行為,不適用合理使用

未經授權的大量使用

  • 若引用內容成為作品的核心部分,也可能構成侵權。


企業與創作者如何避免法律風險?律師教你自保!

1. 商業 VS 非營利用途的區別

  • 商業用途: 若在電商網站使用未經授權的圖片,可能面臨法律訴訟。

  • 非營利用途: 例如家庭聚會播放音樂,通常不會構成侵權。

2. 如何避免侵權?三大重點:

取得授權

  • 若需使用圖片、音樂,可透過**版權授權平台(如Pexels、Unsplash、Artlist)**取得合法授權。

標註來源

  • 即使在合理使用範圍內,也應清楚標明作者、來源與版權資訊

避免使用未經授權的素材

  • 若無法確認是否為開放授權,應避免使用,以免觸法。


結語:尊重智慧財產,共同打造健康創作環境

著作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從簡單的社群分享到商業經營,都可能涉及侵權風險。

透過黃振哲律師的專業分析,我們了解了合理使用的界線、侵權風險的防範,以及如何合法運用他人作品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避開版權陷阱,在數位時代安心創作與經營!


關鍵字 

#著作權 #版權 #抄襲 #合理使用 #智慧財產權 #侵權 #法律責任 #黃振哲律師 #著作權法 #商業授權 #圖片侵權 #音樂侵權 #學術引用 #商標 #法律諮詢

智慧財產權律師 – 黃振哲

 

行號 / 兆聲國際法律事務所
服務內容 / 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 相關法律諮詢與紛爭解決
引薦對象 / 文創工作者、品牌代理商、重視品牌發展的企業主管